“正面刚”特朗普的男人,什么来头?

7月的最后一天,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利率区间在4.25%-4.50%不变。

虽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米歇尔·鲍曼和克里斯托弗·沃勒两位理事投票反对继续维持利率不变,主张下调25个基点,但最终结果依然是美联储今年连续第五次“按兵不动”。

这个结果并非出人意料,虽然市场有些反应——美股尾盘跳水,金价走弱等,但美联储出于维持2%通胀目标和充分就业的核心职责,最终选择了一个“稳”。

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关键信息:

(1)他本人赞成本次维持利率区间不变,其中关键理由是虽然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依然在当前货币政策的应对区间。

(2)当前美国就业失业率维持在低位,劳动力市场状况保持稳健,也不至于降息。

(3)6月份美国通胀略高于2%的目标,但美国政府和各国的新“对等关税”协议将如何影响通胀还有待观察,此时贸然降息,后续如果通胀势头剧烈起来,就不好办了。

(4)在下次9月份会议是否会降息上,美联储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而是将仔细评估后续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平衡。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美联储应该降息”的公开支持者。在本次会议前,他再一次公开喊话:“利率必须降下来”。

他甚至曾经发出解除鲍威尔职务的言论,其支持者还发动舆论战“攻击”美联储总部一栋大楼的翻修预算费用超支和过于昂贵。显然,这些矛盾的背后是鲍威尔在货币政策方面并不买总统的账。

特朗普当然希望降息,因为这能刺激经济增长,而且也能降低美国巨额债务的利息成本。但美联储的心思显然在更加长远的通胀风险、就业压力和经济增长节奏。

本次维持利率的决定以及鲍威尔言论对9月份降息预期“泼冷水”,未免再一次将这位美联储主席推上舆论浪尖。

在他这种魄力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逻辑呢?而身居美国总统高位的特朗普为何无法直接让这位2017年由他亲自提名的“央行行长”走人呢?

特殊的角色

美联储主席是美联储的掌舵者。而美联储肩负美国“中央银行”的制定货币政策以及监管银行的责任,不管是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之重大,还是对包括股债汇大宗等等各类资产的定价、走势的影响之深切,都无需多言。

据多家外媒的报道,特朗普于今年7月15日与一群共和党议员讨论了解雇鲍威尔一事。期间,特朗普向议员们展示了解雇鲍威尔的信函草稿。

随后特朗普否认自己写过这封信。他说:“不,我(和议员们)谈过解雇他的想法。我问,‘你们觉得怎么样?’几乎每个人都说我应该这么做,”他随后补充道:“但我比他们更保守。”

虽然特朗普将自己不解雇鲍威尔归因于他的“保守”,但更大的障碍却被普遍认为是合法性问题。

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是美国《联邦储备法》的产物,由一个独立的理事会管理。理事会由七名理事组成,由美国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批准。美国总统从七名理事中选出主席和两名副主席,联储主席的任期为四年。

鲍威尔正是特朗普于2017年亲自提名的美联储主席人选,在2021年,拜登继续提名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预计于2026年5月结束任期。此后,鲍威尔可以继续留任美联储理事会直至2028年1月。

与其他政府机构不同,美联储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美国国会(立法机构)和白宫(行政中枢)。

根据法律规定,美联储主席虽然可以“因总统原因”被免职。但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关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一项裁决,这指的是“效率低下、玩忽职守或渎职”。

在美国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美联储的陈述中,指“美联储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准私营实体,继承了美国第一和第二银行独特的历史传统。”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要“无故”中途换人的话,只能走司法诉讼途径,无法靠行政命令。

显然,特朗普阵营一度以美联储翻修大楼预算超支和费用昂贵作为主攻点,希望借此迫使鲍威尔主动辞职或者进行起诉。不过也有美国法律界权威人士表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可以支持美联储的翻修项目的成本超支构成鲍威尔的欺诈或重大过失之类的行为。

此外,特朗普长期都在公开谈论希望鲍威尔下台。美国的法院可能会考虑特朗普以翻修预算作为解雇他的借口。借口是美国法律的一个术语,指雇主为了掩盖真实原因而给出的虚假解雇理由。

从行动上看,当前这件事仅仅停留于“舆论战”,特朗普当局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也可见经过司法评估后,他们内部也认为无法撼动。否则早就动手了。

除了司法障碍无法让特朗普当局轻易撼动鲍威尔的职务,美联储主席个人的决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美国总统本人、亲特朗普媒体和支持者的屡屡施压下,在面临法律战的“恐怖”氛围中,他并没有辞职走人了事,而是坚持做完这一任期。

显然,这和他本人的政治背景和雷厉风行有关。

鲍威尔其人

杰罗姆·鲍威尔1953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曾代表钢铁公司参与工会谈判;母亲是一位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兼职为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工作。

出身于优渥的家境,让天资聪明、学习努力的鲍威尔有机会进入顶尖的私立学校就读,也帮助他于197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并于1979年获得乔治城大学的法学学位,期间他还担任该校《乔治城法律杂志》的编辑。

这两所大学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精英高校,可以说鲍威尔的童年和学生时代非常顺利,起跑线远高于常人。

毕业后,他搬到了纽约市,担任过一名法官的书记员,后又在多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并开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让他真正进入美国政界的契机是,他在1984年至1990年在Dillon, Read & Co工作。

这家投资银行早就被收购了,但对鲍威尔来说,其前董事长尼古拉斯·布雷迪( Nicholas Brady)确实是他政治上的“领路人”。

布雷迪先后被任命为里根总统和老布什总统内阁中的美国财政部长。在美国政治序列中,财政部长排在美国行政权力非常靠前的位置,不算副总统(参议院院长)和众议院议长,其作为总统备胎的排位仅次于国务卿。

有了这位共和党内阁关键政治人物的加持,鲍威尔的从政之路又是顺风开局。他于1990年加入布雷迪的财政部,先后担任主管金融机构的助理部长和主管国内财政的副部长。此时他已经是一个共和党人。

1993年老布什总统任期结束后,鲍威尔重返投资银行业,在多个机构担任要职,其中包括在私募股权公司凯雷投资集团担任合伙人八年。他还曾在华盛顿特区的两党政策中心担任访问学者两年,专注于研究联邦和州的财政政策。

2012年,奥巴马总统任命他为美联储理事会成员,这是自1988年以来,美国总统第一次提名反对党成员担任这一职务。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鲍威尔在华盛顿的财经决策圈内部赢得了共识构建者的声誉。

可以说,在他跟随布雷迪从政时期,共和党传统建制派正在舞台的中心,很容易让人联想他的政策思路和传承,会更加偏向共和党传统执政策略和货币政策。而从获得奥巴马总统的提拔来看,他的履历中又有了“民主党”核心人物背书的色彩。

这可能是他在货币政策等议题方面和特朗普团队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本质上可能就是共和党建制派和民主党温和派理念在和特朗普的货币政策思路相抗衡。

多年来,他的工作能力备受赞誉。比如在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期间,他曾努力让国会提高美国的债务上限。并主导分析了债务违约或推迟提高债务上限对经济和利率的各种影响。

在2020年美国爆发那场危机的期间,他领导了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最关键时刻,美联储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印发了2.9万亿美元,在一周内购买了价值约5430亿美元的债券,并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这些都让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较快速地回到稳定。

这些成绩让他在民间、舆论界、学界和政界树立起了一定的威望,也是他的底牌之一。

另外一个点也很有意思,鲍威尔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富有的美联储主席,当年有报道其净资产在1970万美元至5500万美元之间。在如此财力支撑下,有些时候,“硬刚”一下大领导又如何,对吧?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