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次子携中东资本闯关港股,富卫保险的“危险游戏”能玩多久?
香港中环的摩天大楼里,一场资本盛宴正在上演。
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港交所大厅的电子屏突然亮起一串红色代码——富卫集团(FWD)的上市申请正式获准。
令人意外的是,这家李泽楷掌舵的保险公司背后,赫然站着中东主权基金穆巴达拉和日本保险巨头T&D,两家机构豪掷2.5亿美元充当基石投资者。
“十年前没人敢想,东南亚的保单能卖到中东去。”一位参与路演的投行人士私下感慨。
2012年,当李泽楷斥资21亿美元收购荷兰ING集团亚洲业务时,市场普遍认为这位“小超人”又在玩火。
毕竟他早年操盘电讯盈科的惊险一幕仍让人记忆犹新——当年疯狂加杠杆并购,最终导致负债率飙升至120%,差点引发资金链断裂。
并购狂人的东南亚赌局
富卫的崛起堪称一部“收购教科书”。
2015年突袭印尼市场,2016年吞并越南保诚,2019年更是以闪电战拿下泰国大都会人寿。
十年间十余起并购,硬生生在平安、安联等老牌巨头眼皮底下,把业务版图扩张到10个东南亚国家。
最新财报显示,其分红寿险产品年化增速高达34%,在泰国市场占有率已冲进行业前三。
但激进扩张的代价同样触目惊心。
翻开招股书第178页,37亿美元的总负债像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数字相当于公司净资产的3.2倍。
更棘手的是,2024年印尼子公司突然曝出2100万美元亏损,暴露出地域扩张的脆弱性。
“就像用信用卡连环套现,只要有一个环节断流,整个资金链就会崩盘。”香港大学金融系教授陈志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科技外衣下的传统困局
在铜锣湾的富卫体验店里,AI客服“小卫”正用粤语解答保单疑问。
公司宣称已投入3.8亿美元搭建区块链核保系统,线上渠道贡献了35%的新单保费。
但细看业务结构,传统银行保险渠道仍占半壁江山,仅东亚银行一家就带来28%的营收。
“所谓科技转型,更像是给马车装上特斯拉的logo。”一位同业竞争对手直言不讳。
眼下最大的悬念在于内地市场。
尽管李泽楷多次申请内地保险牌照,但监管层始终未开绿灯。
目前仅能通过与中国太平合作,曲线销售跨境保单。
相比之下,友邦保险早在2019年就获批独资牌照,去年内地业务利润暴涨47%。
港股的东风还能吹多久?
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同比激增580%,宁德时代等巨头贡献了超700亿港元流动性。
港交所新规更是大开方便之门:科技公司盈利门槛降低30%,审批周期缩短至45天。
但市场狂欢背后暗藏隐忧——美联储加息预期再起,恒生指数已从高点回落11%。
“现在上市就像赶末班车。”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林嘉文指出,富卫计划将募资额的60%用于偿还债务,但若LIBOR利率继续上行,其浮动利率借款可能每年多掏4000万美元利息。
站在港交所的镁光灯下,李泽楷再次展现出标志性的自信微笑。
但资本市场记得清楚:二十年前电讯盈科的债务危机,正是从这样的笑容开始崩塌。
这次,中东金主们的赌注能否改写历史?
答案或许藏在东南亚雨季变幻的云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