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3年后,美军坦克终于要加篷了

俄乌战火3年后,美军坦克终于要加篷了

战争真是个残酷的老师啊。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美国人终于承认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坦克头顶需要防护。

这回美国陆军直接砸下9200万美元,要给1528辆战车装上顶部攻击防护系统。说白了,就是给坦克戴帽子。听起来是不是很搞笑?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居然到现在才想起来要保护坦克的脑袋。

被现实教育的美军

全球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御系统的市场销售额将从2022年的39亿美元上升到2027年的52亿美元,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全世界都在疯狂给坦克升级防护。

美军这次推出的TAP系统,全称是顶部攻击防护系统。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套装备专门对付从天而降的威胁,特别是那些爆炸成形射弹和聚能射流。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在坦克上面加个铁笼子。

更有意思的是,负责M1艾布拉姆斯坦克设计的军官公开承认:"目前世界上没有坦克拥有有效的针对攻顶攻击的被动装甲保护。"这话说得够直接,连自家的王牌坦克都承认防护有漏洞。

俄国人的超前思维

其实俄罗斯早在2021年就开始给T-72B3坦克装"笼子"了。当时很多西方媒体还嘲笑这是"土办法",说俄军装备落后。现在看来,人家俄国人倒是想得挺明白。

乌克兰战场上那些装甲车被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从头顶突突突的画面,美军看多了也害怕。毕竟艾布拉姆斯坦克在乌克兰也没少吃亏,好几辆都被攻顶武器给端了。

现在美军也不装了,直接承认俄军的"笼子"设计有道理。这种被动防护虽然看起来简陋,但确实能挡住不少麻烦。

技术路线的分歧

有趣的是,中国新一代坦克主动防御系统GL6成功拦截反坦克火箭弹和攻顶式反坦克导弹。中国走的是主动防御路线,用雷达和拦截弹来解决问题。而美国这次选择的TAP系统属于被动防护,说白了就是硬扛。

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挺耐人寻味的。主动防御系统技术含量高,但成本也高,而且复杂度大。被动防护虽然"土"一点,但胜在便宜可靠。美军这次选择后者,可能也是考虑到成本和实用性。

战场教训来得真实

乌克兰战场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课。传统的坦克设计思路主要考虑正面和侧面防护,对顶部防护重视不够。结果各种攻顶武器层出不穷,坦克就成了活靶子。

美军这次的TAP系统覆盖1528辆战车,包括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布雷德利装甲车。从预算分配来看,平均每辆车的防护成本大概6万美元。这个价格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但比起丢一辆坦克的代价,还是值得的。

防护军备竞赛

现在全世界都在给坦克加防护,这场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除了顶部防护,还有激光警告接收器、热成像特征管理涂料等各种黑科技。

美军这次的车辆保护系统包总价值1.07亿美元,TAP只是其中一部分。这说明现代坦克防护已经变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厚装甲的时代过去了。

产业链的变化

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可以抵御各种反战车威胁,在各种战场环境提供更多的生存能力和机动性。以色列的Trophy系统已经被美军采用,说明防护技术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坦克防护正在从单纯的装甲防护向综合防护体系转变。未来的坦克可能会变成一个移动的电子战平台,各种传感器、干扰器、拦截器一应俱全。

成本效益的考量

给坦克加防护当然好,但成本也要考虑。美军这次9200万美元的投入看起来不少,但相比于研发一款全新坦克的费用,还是小巫见大巫。

更重要的是,这种升级改造可以快速提升现有装备的生存能力。比起等十几年开发出下一代坦克,现在就给现役装备加点防护显然更实际。

未来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坦克防护技术将会越来越复杂。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硬杀伤和软杀伤并用,这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军的M1E3下一代坦克据说会内置顶部防护设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后加装。这说明顶部防护已经成为坦克设计的必备要素。

战争推动技术进步,这话一点不假。俄乌冲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现代战争的特点,也让各国军队开始反思装备设计理念。美军这次大手笔投资坦克防护,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毕竟,在现代战场上,活下来才是硬道理。管它是高科技的主动防御还是"土办法"的铁笼子,能保命的就是好装备。美军终于想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总比不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