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死前明明让刘备白嫖了6大猛将,1年不到,何故被吕布鸠占鹊巢

你有没有想过,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刘备竟然搞丢了整整一个徐州?要知道,徐州可不是小县城,而是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经济发达的大地盘,而且陶谦可是把徐州像“白送午餐”一样递到了刘备手里,还附赠六员实打实的猛将。可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为啥到头来,刘备不仅没守住,还让吕布给活生生“鸠占鹊巢”,霸占了主人的房子?猛将都去哪儿了?刘备到底做错了什么?别急,今天咱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来揭开这场权力大戏的真相。

说到刘备拿下徐州,这事本来就是一场大戏。陶谦临终前“三让徐州”,真是史上最豪横的“临终关怀”。有的人说陶谦就是看刘备可怜,有的人却怀疑这里面别有用心。陶谦身边留下的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日后鼎鼎大名的糜芳、陈登,全是实打实的能人,可惜刘备像个暴发户,刚接受巨额遗产就开始瞎折腾。路人都喊着“刘备拿到了最强起跑线”,可一年不到徐州易主,吕布跨省来分蛋糕,这场“继承风云”可比电视剧都精彩。刘备到底是有枣没枣,打三竿,还是真的被命运开了个大玩笑?悬念就此埋下。

咱们先拆解一下这盘大棋。陶谦给刘备留下的六大猛将简直是“豪华套餐”:臧霸、孙观、吴敦、尹礼四兄弟,一个比一个能打,糜家兄弟给钱、给粮、给队伍,最后还有陈登这种能文能武的大V。可你以为刘备凭这些就能稳坐徐州了?那就太低估老天爷的幽默感了。

实际上,臧霸这些人表面上是陶谦的部下,骨子里却各自为政。好比一盘棋,棋子都在你桌上,但谁下得动还不一定。臧霸吴敦他们当时自己带兵盘踞一方,属于“半独立状态”。糜竺、糜芳给刘备送钱送人,结果刘备还没把人心攒齐,就一心想着扩张去跟袁术扳手腕。普通老百姓看得清楚:新老板太心急,根基没打稳,先不说外敌,内部人心思还没吃透呢。

士族看刘备急着出兵,有人担心徐州会“火烧连营”,有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烧得有点偏”。陈登等忠心想劝都劝不住。舆论场上争议四起:一派说刘备勇敢,敢趁乱打拼;一派觉得他太“作”,先把自家门口事搞妥再说不行吗?一时间,风云诡谲,谁也猜不到下一个变数。

表面上看,刘备上任后徐州算是迎来了相对的平稳,无数人以为风头已过。新主上任,猛将环伺,老百姓也盼着安生。可别忘了,权谋的世界里,水面之下才暗藏着真正的漩涡。

臧霸、孙观、吴敦、尹礼这些人,其实一直处于“骑墙”状态。表面上归顺,实际上各留后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刘备东奔西走,压根没工夫稳固人心。大将们“各自为营”,徐州俨然成了“一团散沙”,看着是个铁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

更麻烦的是,刘备被徐州丰饶的表象迷了眼。刚当家就想着扩张,结果领兵直奔袁术那边去。一场本想成名的大战,反手变成了血本无归。自己主阵地下邳都没了,吕布那边“神兵天降”般突袭,一夜间徐州易主。历史上可没开玩笑:吕布能屡次跳槽,就是眼光毒辣。见刘备和袁术打得热闹,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直接抄了近道来了个“顺手牵羊”。

而此时的糜竺、糜芳,虽有心帮助,但终归是“外来户”,手里只有财富没兵权,也防不住天翻地覆的大局变动。陈登智谋再高,也奈何救火器材不够。更要命的是,当年曹操只是观望,谁也没想到,这群英雄好汉最后都成了他手里的“白纸黑字”。虎视眈眈的曹操,远远盯着他们内斗,其实早计划好了软件升级,把这些人才一锅端。

站在反对观点的人看刘备,有人讽刺他“身怀金山而不自知”,也有人说:“临时抱佛脚,怎么能防住家贼?”对比曹操那种见人就拉,一顿好酒好肉,缠住人心;刘备倒好,打仗没赢过几次,人缘更是刚刚热起来就端掉了主场。老百姓后悔,“换了新老板,合着只是改了个名字,命还不如以前结实。”

局势暂时缓和,可各路势力都在跃跃欲试。吕布坐拥徐州,刘备流亡海西,糜竺资助像“天使轮”创业资金,但看起来大家都各安其位,实际上,战火随时一触即发。

就在众人以为刘备彻底落魄,被历史“洗牌”,故事来了个惊天反转——吕布这个外来户,也没有享受到徐州的太平。陈登,这位真正的大智慧者,会用自己的方式逐步把吕布引向灭亡。他投桃报李,把消息递到曹操那个方向。而臧霸、孙观、吴敦、尹礼这些人,原以为是刘备最强支柱,结果摇身一变,纷纷倒向曹操大旗。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地把徐州的“资源包”全收获了。

有一点吊诡的是,糜芳和陈登,也都在乱世中被迫多次改旗易帜。原本陶谦留下的豪华阵容,如今成了曹操的“超级中转站”。刘备曾经引以为傲的猛将六人组,成了别人手里的王牌。原以为徐州掉进吕布手里就算完了,实际上吕布太过刚愎自用,根本驾驭不住这班“能人异士”,最后成了曹老板的一盘佐料。

回看刘备一年徐州路:战略贪心不足,内部整合乏力。“蛋糕太大,胃口太小”,这场权力争斗,让所有人知道一个残酷的现实:人才用不好,比没人才还危险。吕布的到来,不仅让刘备崩盘,更让曹操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大佬,从来不是自己上阵杀敌,而是把别人家的将才都拉到自家餐桌上。故事情节陡然反转,“天降馅饼”一口吞不下,等着被强人捡了便宜。

你以为吕布终于要在徐州称王称霸了?结果打破幻想。吕布接手之后,看似大权在握,其实危机重重。徐州的豪杰其实根本没把吕布当自家人,个个想着自保,吕布自己更是“心头狼狗”,疑心病重。内部开始“拉帮结派”,外部曹操、袁术隔岸观火。吕布一边忙着收缴兵权,一边担心造反。糜家兄弟此时心如刀绞:就这折腾法,咱家贡献那么多钱粮,最后还是看人家分地盘。临到最后,臧霸孙观这些原班人马,见风使舵,不仅不替吕布卖命,反倒把徐州情报递给曹操。吕布看着成堆的猛将,个个都会自保,就是没人真心替他说话。

而刘备这边,败走海西,苦苦挣扎,一度快成当时“流浪三国”的代言人。徐州表面太平,实则是泥潭越陷越深。各方立场越发明显,曹操干脆把人都收编号了,吕布被逼成“光杆司令”,老百姓口碑反而想念刘备“当初还算百姓一天好日子”。吕布试图拉拢陈登,陈登阳奉阴违,实际上拼命递刀子。樊哙吴敦这些人也不服管,徐州秩序一天不如一天。

大家都在憧憬稳定,可战乱与新势力不断搅局,让徐州始终站在风口浪尖。“小团体思维”爆发极致,没一个能拧成一股绳。和解?不存在。外有曹操威逼,内有吕布压迫,每个猛将在棋盘上都忙着为自己找后路。徐州最后的结局,用老百姓的话讲:“谁坐庄都一样,咱们就等着大老板来统一管理。”

说来说去,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你看刘备,好不容易捞了徐州这么好的一个摊子,还送了六张王牌,硬是没捂热乎,转头就全送出去了。这可真叫“天上掉下个馅饼,还没尝出味道,早被人抢走了”。吕布呢?就像“借鸡下蛋”,鸡蛋刚捡起来,母鸡飞了,蛋也碎了。咱就是说,这些主公可别总拿“时也命也”当借口,明知道人心难齐,还偏要打快拳,结果拳打出去把自家下巴先撞肿了。不说别的,曹操最后捧起一桌好菜,估计心里都乐开花。说刘备用人不当也罢,吕布不会团结猛将也罢,这三国里的继承大赛,主角们的眼界和做法,确实让人笑中带泪。“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您说是不是这理儿?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刘备“天降甘霖不识货,白送徐州又送将”的故事简直像极了咱普普通通人那些“本有好机会却没抓牢,结果还要看别人得了便宜”的郁闷?你觉得刘备真是没眼力劲错失良机,还是迂腐得让猛将都不爱跟?要是你当年在徐州,你会跟着刘备、吕布,还是另投高明之主?欢迎在评论区开喷,说说你心目中的最佳主公到底是谁,这徐州到底应该让谁来坐庄?